近年来,设计院的困境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自2023年以来,上海、重庆、南京等地的多家设计院相继“爆雷”,引发了行业的无尽唏嘘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设计院的生存困境和市场的巨大变化。
过去30年,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,成就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设计的黄金年代。相关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全方面爆发,养肥了一大批规划设计院。当时,市场蛋糕庞大,项目数量多,竞争小,设计院作为甲方大脑,在市场上处于非常大的优势地位。
然而,盛极必衰。随着城市建设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、房地产市场增速严重放缓,再加上新冠疫情和地产暴雷的影响,市场持续低迷,业务大幅萎缩,慢慢的变多的规划设计院陷入发展困境。
媒体上报道,北京、上海的许多大设计院都面临无工可做的窘境。有的停工停产三个月,有的降薪保职,仅发放基本工资,还有的疯狂裁员。我们没办法一一验证这一些信息是否属实,但情况显然不容乐观。
全国究竟有多少设计院(设计企业)呢?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4月28日,全国城乡规划甲级设计单位自然资源部已认定835家。甲级建筑设计院大约有3000多家。根据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公布的数据,全国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2375家,其中甲级企业1928家,乙级企业3410家。累计的话,全国所有的设计院共计大约3万多家。请注意,这里统计的仅仅是建筑市政类的设计院和设计企业,并不是建设领域的所有设计院和设计公司。
3年时间,设计院“破产重组”的报道屡见不鲜。这3年,设计院可谓是“江河日下”。设计院的待遇都似乎一夜回到解放前。民营房企开发项目慢慢的变少,房地产公司接连暴雷,导致之前很多项目的设计费收不回。设计院慢慢的开始接连倒闭,还存活的也在艰难维持,很多公司已发不出工资。
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设计院的生存困境和市场的巨大变化。随着城市建设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、房地产市场增速严重放缓,设计院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同时,新冠疫情和地产暴雷的影响,也让设计院的业务大幅萎缩。
面对这一困境,设计院需要寻找新的生存之道。例如,转型为综合性咨询公司,提供从规划、设计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;或者与互联网公司合作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。同时,设计院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,减少相关成本,提高盈利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