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4-08-02 07:35:07 | 作者: 通风柜
说起“智能工厂”,可能第一时间浮现在众人脑海的是:白色的车间中,无数机械手臂井然有序地工作着,时不时还会在焊接时发出火光。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。不过与机械制造不同,智能装备大多数都用在组装安全输注类和血液净化类医用耗材。国内技术的落后,让这类设备市场一度被海外企业所占据,而大量的进口装备则抬高了医用耗材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由此增加了企业的负担。
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国内企业解决了我国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问题,其中血液净化类设备更是打破了海外垄断,填补了国内空白,而与此同时,国内外知名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也互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。
生产自动化技术不断渗透,原本大量依靠人力的医用耗材生产行业将如何巨变?已经获得长期资金市场加持的医疗企业,将展现出怎样的成长性?
所谓医用耗材,是诊断、治疗、保健、康复等过程中所用到的消耗性器件设备,从医用棉签,到很多类型的注射器都属于它的范畴。它也是医院消耗最频繁的配件类产品,更是医疗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。
其中,部分医用耗材包含很多需要组装的零部件。长期以来,我国厂商都是以人工组装,人工检测为主,但随着医用耗材质量逐步的提升,生产的全部过程监管日益趋严,以及“人口红利”逐渐消失带来的招工难问题,人工组装已不能够满足医用耗材的需求,自动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。
似乎一切都在国产品牌的掌控中,就这样按部就班的成长下去,将稳坐国内安全输注类设备头把交椅,并进一步从外企手中抢占更多的市场占有率。但是2019年的业绩却并未达到的预期。
事实上,短暂的增速放缓只是一次“深蹲”,依旧有很大上升空间。医用耗材生产自动化不仅是行业发展的趋势,也是国家全力支持的方向。
《中国制造2025》将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,指出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,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,推进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化,培育新型生产方式,全方面提升企业研发、生产、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。
2016年国家发布的《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》也提出要改变多数医疗器械以人工组装、人工测试为主的行业状况。提高机械组装水平,实现自动化物料配送、质量检验和定制生产,提升医疗器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并且要求到2020年,我国的医药生产的全部过程自动化、信息化水平应明显提升,大规模的公司关键工艺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,制造执行系统使用率达到30%以上。
目前,国内大部分厂商自动化水平并不高。据估算,我国目前输注类耗材智能装备的市场存量仅为20-40亿元,预计未来10年市场需求年均约7.5-9.5亿元。同时,血液净化类智能装备同样存在比较大的缺口,预计未来5-10年我国血液净化类智能装备的市场容量在年均5-10亿元左右,抓住了医用耗材这个强大的市场,等到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加速自动化改造进程,受益可期。
输注耗材方面,作为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次性医用耗材,2017年,我国输注穿刺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高达395.6亿元,预计至2021年我国输注穿刺器械行业市场需求规模约为544.8亿元。
再看血液净化耗材,血液净化耗材市场展现出非常高的成长性,2018年其市场规模增速达到22%。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(2019 版)多个方面数据显示:2016年我国透析治疗人数为44.7万人,接受透析治疗的比率不到20%,与世界平均37%、欧美国家75%的数据相距甚远。预计到 2030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将突破400万人,如果我国透析治疗率提高到国际中等水准37%,则透析治疗人数将达到150人。
随着治疗人数的增加,透析器的需求也将激增,按一位患者每周治疗三次计算,2016年我国透析器的需求量约6973万支,到2030年我国透析器的需求量将达到23400-46800万支。更重要的是,由于目前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,我国市场上透析器主要依赖于进口,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不到30%。
但占有率“不高”的背后也隐藏着国内厂商巨大的机遇,国产化替代将让他们收益颇丰。等到他们开始建立生产线,血液净化类智能设备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。
面对下游的巨大需求,这些医用耗材企业们只有通过扩产或提升效率来应对,没有人想在抢占市场增量的过程中受累于产能而止步,而智能装备就是一个扩产和提升效率的可靠选择。
随着医用耗材企业自动化改造进程的加深,也让医疗企业面临产能挑战。不断开发的新客户、迅速增加的订单,现有的产能已难以满足医疗企业的发展需求。下游需求即将到达爆发的临界点,医疗企业只有顺势扩产才能进一步扩张。
医疗产业关系人民身体健康,关乎民生发展,而作为医疗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,也赋予了医疗耗材不会枯竭的市场需求。面对这一个市场,通过自动化升级提升产能、提高生产效率就成为医用耗材企业的当务之急。生产自动化变革,不仅让中国医用耗材企业凭借效率跃升到国际擂台,更有望催生医用耗材设备的世界级巨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